首页 武冈新闻 聚焦天下用经营工业方式管理农业的“传奇老板”

用经营工业方式管理农业的“传奇老板”

红网 小武 2014/11/1 8:42:47

他从最低级的打工者到自己开公司,资产发展到上千万,被人称为“传奇老板”。正当公司生意风生水起时,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种起了烤烟,用管理工业的方式管理农业,用真情回报家乡父老乡亲。他就是隆回县石门乡对江村农民彭清贤。

穷孩子早当家,奔赴他乡闯天涯

1970年,彭清贤出生于隆回县石门乡对江村小名叫曾家坳的一个偏僻、贫困、落后的小山村里。家里四兄妹,他排行老大,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,从没有人做过官、经过商。那些年因家里人口多,很多时候一家人只能靠红薯、玉米、马铃薯艰难度日。每当大雪封山时,彭清贤都是赤脚上学,每次到学校后,双脚肿得家红萝卜一样,坚硬的碎石扎得他的双脚鲜血淋漓,浑身瑟瑟发抖,但彭清贤从不哭,他总是咬紧牙关,默默地忍受这一切。生活的艰难,在彭清贤幼小的心灵中,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抹去的彻骨记忆,为他以后投身建设家乡埋下了种子。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,15岁的彭清贤不得不读完初二就辍学了,前往外地打工挣钱养家。

多年艰辛打工,终于圆就“传奇梦”

彭清贤先在怀化铁路局修铁路,后又前往深圳一家工厂打工。他文化水平低,没技术没经验,只能从最差的工种做起,一直做到主管。这时,本来该满足了的彭清贤,却辞去主管职务,来到广东佛山尝试自己做生意,可做了半年,他失败了。

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。正如彭清贤自己所说的:“做人是定位,定位是目标。实现了自己的目标,就成功了。”他没有丧气、后悔。他又回到了打工者的位置,进了一家台资企业打工。

2002年,在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摸爬滚打了十几年,历尽艰辛和坎坷,已而立之年的彭清贤决心用打工省吃俭用积攒的50万元资金再次独自创业。他毅然辞去台湾老板的高薪聘请,成立了一家专门制造玻璃洁具的公司——娜雅森洁具有限公司,自己出任总经理。他用坚毅和灵性学到的许多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,有了用武之地。公司成立后,短短的三个月,他研发出来的几个产品就受到了市场的青睐,并全部脱销,收回了成本,公司实现“开门红“。慢慢地公司拥有了100多名员工,上千万资产,打造了属于打工者的神秘传奇,《传奇故事》2006年第2期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。

从此,一发不可收拾,盈利、金钱滚滚而来,美好的前程向他招手。

可正当公司办的红红火火时,彭清贤却又改变了计划。他要进行他新的人生谋划。

真情回报家乡,甘当致富领头雁

2012年,正当石门乡烤烟种植渐渐进入“瓶颈“时期时,身材魁梧,皮肤黝黑,身着朴实的彭清贤这位“传奇老板”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,要种烤烟。他说:“饮水思源,回家帮助家乡发展经济,用管理工业的模式管理农业,回乡经营烤烟生产,更是我该做的选择。”

2012年至2013年,他在石门乡地势较高的银田山村承包了300亩山地种植烤烟,聘用了24名烤烟种植师傅,都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,没有文化基础的本乡村民,他要尽自身一份心力,用真情回报家乡。

2014年,他更加注重用工业管理方式来管理农业。他有办厂经营管理的经历,并有先后到过美国、新马泰等三十多个国家的阅历,他有全新的开拓理念。他采用生态农庄的方式来经营烤烟,发展农业生产。不仅种植烤烟,还在附近承包鱼塘,圈养上百只羊,用羊的粪便来做肥料,不仅降低了烤烟生产的成本,而且使整个农业生产形成良心循环,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。他说:“我现在就是以一名合格农民的身份起一个带头作用,目前我的规划还处在初见成效的阶段,但是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。”他今年采用的循环经营管理模式,烟叶不仅长势喜人,而且成本降低了,预计收益比去年将翻一番。

在开拓自己思路,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,他从未放弃对身边老乡的照顾,他聘用的30余名村民中,其中包括管理人员15人,烤烟种植师傅24人。其中有一名离婚空巢老人范某,系荷香桥镇五四村村民,因为生活困难,老无所依,彭清贤当即就决定让他来看管烤烟和羊群,给他发放工资并安排住宿。他说:”我在广东这些年来,交纳税收达两千万元。我是石门乡人,我的根在石门乡,我一直想回乡发展体现自身价值,在学习中慢慢摸索实现自己的规划,带动家乡人民发家致富,用一颗真心回报我的父老乡亲。”

 

阅读 6213
分享到:
评论列表
已关闭评论
关注武冈人网
返回顶部